全面从严治党经典词句
发布日期:2017-9-25 信息来源:中建一局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与此类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斩钉截铁地指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总书记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这个重大问题。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彰显党中央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坚定立场、坚强决心。毫无疑问,反腐败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然而,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千百人”和“十三亿”孰轻孰重?这笔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我们党始终算得清、记得牢、做得实。5年来,党中央正是站位人心向背,雷霆出击、铁拳惩腐,以不可阻逆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心、信任和信赖。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这既是坚定不移的决心,更是力愈千钧的庄严承诺。5年来,党中央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不因身份、数量而例外,不因行业、领域而止步,不因敏感时间、特殊节点而放松,不因小官小贪而轻纵,不因地域、空间而区别,颠覆了“刑不上常委”“盛会不打虎”“退休就是安全着陆”“法不责众”等某些错误思想认识,兑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铮铮誓言,有力地遏制了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历史性地铸成了压倒性态势。

  “老虎”“苍蝇”一起打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如是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形象生动的话语,宣示了我们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让腐败分子胆战心惊,让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有诺必践。5年来,我们党对惩治腐败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既坚决查处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强大震慑;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查处了一批“小官巨贪”和“苍蝇式腐败”案件,有力维护了群众权益。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战略目标。不敢、不能、不想,循序渐进,深化发展,既是路径考虑,也是规律使然。强调不敢腐,侧重惩治和威慑,坚持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让企图搞腐败的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强调不能腐,侧重堵塞制度漏洞,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监管,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中无机可乘;强调不想腐,侧重教育和引导,着眼解决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综合施策、固本培元,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共同努力,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

  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深刻阐明标本兼治的科学方法论。治标和治本内在统一、相辅相成。没有离开“标”的“本”,也没有离开“本”的“标”。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十八大后不久,在腐败存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王岐山同志强调,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就是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切实把惩处摆在突出位置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总体上是从治标入手,治本工作也一直没有放松,有时治本就寓于治标之中。几年来,以严厉惩治腐败、从严治标的实效取信于民,使形势向着有利于治本的方向转变,为治本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三类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强调抓重点带一般,是十八届党中央始终坚持和突出强调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十八大以后,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要实现遏制腐败蔓延势头这一目标,就必须集中力量突出审查重点。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汇报时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员领导干部,十八大后不收手,为所欲为、自鸣得意的,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进一步提拔重用的年轻干部等问题线索,要重点查处。王岐山同志在有关场合也指出,对反映干部的问题线索要认真清理、分类处置,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干部。此后,中央纪委四次、五次全会均强调“三类重点人”是惩治重点,六次、七次全会更强调“三类情况同时具备的是重中之重”,为纪律审查明确了政策和尺子。5年来,按照这一要求,纪律审查工作突出重点,减存量、遏增量,促进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